人們常說,互聯(lián)網是一把"雙刃劍",那么,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刷臉技術是完美的嗎,還是說也是一把"雙刃劍"?
我們先普及一下常識,什么是刷臉技術?它的別名是人臉識別系統(tǒng),一種基于人的面部特征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我們以前經常在電影中看過電影角色通過刷臉進入一道安全門,而如今,已成為現(xiàn)實,被廣泛應用。那么,人臉識別技術是如何做到識別人臉的呢?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臉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會臉盲,那機器又是如何分辨的呢?要讓機器學會辨別,首先就是要為其編寫算法,把人類自己辨別人臉的方法通過計算機語言一步步教給機器。然后機器會在圖像上找到人臉,獲得特征數(shù)據,描點連線,勾畫出人臉的輪廓,再通過對比數(shù)據,判斷是否是同一個人。
刷臉技術的原理簡單說來就是這樣的,但這其中實際上包含著很多復雜的程序。而隨著這一技術的發(fā)明,各種相關的應用也是越來越廣泛了。
2017年8月,北京科技大學首設人臉識別技術,新生"刷臉報到"。蘇寧首家無人店在江蘇南京正式營業(yè),顧客刷臉進店,購買商品后,只需通過付款通道刷臉付款即可。螞蟻金服旗下的人臉識別技術,成功幫助了上海、杭州等地市民實現(xiàn)"刷臉"辦理政務,對著手機攝像頭便能查詢公積金、申報個人所得稅等,有效解決排隊長、處理麻煩的問題。
同年,刷臉支付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初次商業(yè)試點。支付寶與肯德基合作,在后者的 KPRO 餐廳上線刷臉支付功能,客戶自助點餐,打開支付寶,選擇刷臉支付,再綁定自己的手機號,即可完成支付。如今,除了肯德基,一些超市、藥店等線下零售商也都紛紛采用了刷臉支付,緩解排隊結賬的局面,不僅方便了商家,同時方便消費者。線上零售也是如此,這一技術已經使全國上百萬群眾體驗到了刷臉支付的便捷。
部分銀行也上線了刷臉取款。用戶不用帶卡,只要站在取款機前對準攝像頭通過驗證以后即可取款。一些車站也推出了刷臉進站功能。廣州南站、武漢火車站率先進行了試點,很好地解決了客流量大的問題,使得輸送效率高效起來。目前仍在部分車站試點中,大范圍地推廣還需一些時日。
大家知道的菜鳥驛站智能柜都設置有攝像頭,可以使用刷臉取件這個功能。目前,菜鳥網絡已經公開了這個功能以后全面開啟。以后,人們取快遞時不用再輸入驗證碼了,對著攝像頭,只需幾秒就可以拿到物件。而據了解,為了確保取件的安全,該技術設置了嚴密的身份驗證交互流程,遇到用戶外貌發(fā)生變化,相應地更新照片庫,保存用戶更多外貌信息。
在國內,刷臉技術可以說是得到了多數(shù)人的擁護,而在國外卻出現(xiàn)了很多爭議,美國的舊金山政府準備起草禁止政府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草案,原因是這項技術涉嫌種族歧視,侵犯公民的個人隱私。
刷臉技術進行的是生物特征識別,而這種識別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正因如此,有專家指出,其風險也是最大的,一旦人們的生物特征被攻破,數(shù)據被盜,將難以恢復。因此,相關人士指出,這種技術并不適合應用在互聯(lián)網領域,因為相關數(shù)據會被后臺存儲在網絡里。國外的一些國家將此技術主要應用于門禁、倉庫等。
目前的刷臉技術還不完善,也不是絕對安全的。計算機也會有出錯的時候,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關鍵是要有相應的應對措施。而刷臉技術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取決于未來刷臉技術的安全性和對于人們隱私的保護能夠做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