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第五屆中國智能運輸大會(ITS CC)暨第三屆深圳國際智能交通與衛(wèi)星導航位置服務展覽會在深圳拉開帷幕。
中國智能運輸大會由交通運輸部科技司指導,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及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主辦,旨在為國內外智能運輸領域的科研單位、企業(yè)、專家學者及技術人員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臺。2000年至2014年,智能運輸大會已經成功舉辦四次,以其高端、前沿、權威性,成為了國內智能交通行業(yè)的重量級活動之一。
6月11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城市智能交通論壇在會展中拉開帷幕。本次論壇主題定位于城市大交通與移動互聯網時代。
葉興:尊敬的溫文華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來賓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有這么一個機會來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來參加中國智能交通運輸大會,也非常榮幸能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城市智能交通論壇上分享上海市智能交通的發(fā)展情況。這也是一個我們向兄弟省市學習智能交通的一個良好的機會,我來自上海交通運輸委員會科技信息處,的部門主要職責之一是負責推動全市交通行業(yè)信息化發(fā)展。今天我發(fā)言的主題是“智能交通,讓出行更便捷”,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的內容,分別是:智慧公交,讓乘車心中有數;智能誘導,讓開車早知路況。
想必來過上海的朋友都知道,隨著上海的經濟不斷發(fā)展,上海的人口也越來越多,截止到去年底,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415萬人,因此交通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緩解交通問題,我們也倡導公交出行。首先我介紹一下上海地面公交行業(yè)的現狀。在上海,主要是由企業(yè)作為公交的經營主體,自2009年以來,根據新一輪公交改革部署,上海公交形成了浦東、浦西及郊區(qū)的經營格局。其中浦西的巴士集團和浦東的浦東公交作為上海市的兩大公交骨干企業(yè),上海公交線網的幅度這幾年也在逐步擴展,截止到去年底,上海公交線路約有1338條,車輛數是16000輛,營運線路長度是23824公里,全年的公交客運量達到了26.75億人次。由于軌道交通線網不斷地完善,本市也在不斷地優(yōu)化公交線網,所以,近幾年的數據也在發(fā)生波動,但是市民對地面公交出行的需求還是相當的龐大。所以我們一直致力于從信息化角度出發(fā),研究該如何提升行業(yè)的吸引力和服務質量。
在2013年7月,當時的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發(fā)布了《關于推進上海市地面公交行業(yè)信息化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建成集行業(yè)監(jiān)管決策、企業(yè)營運角度和公眾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公交行業(yè)信息化體系,基本框架是一個平臺、三大系統,即公交信息平臺和一體化車載信息系統、智能集群調度系統和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其中公交信息平臺包含了三個子系統,分別是:電子政務、動態(tài)監(jiān)管、輔助決策子系統。通過對基礎數據的處理,加強對行業(yè)的動態(tài)監(jiān)管,并通過數據的挖掘、分析,實現資源配置、成本歸置等功能,增強行業(yè)管理與政府決策的科學性。運營數據采集主要依托于車載信息系統。我們一直在研究要增強車載信息系統的功能集成,實現基于交通卡、pos機、智能投幣機的在線客流采集、基于CAN總線的里程、能耗數據采集,基于衛(wèi)星定位設備的車輛速度、位置等信息采集,形成一個相關的大數據,進一步進行整合分析。通過對數據的融合分析,就可以加強對公交線路的監(jiān)控、調度與管理。智能集群調度系統正是這樣一個調度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它改變了傳統的一車一線一調度的調度模式,是實現集中于分散相結合,可靈活配置的智能化調度模式。因此,在這個模式下,一名調度員可以管理多條線路,還可以跨線路靈活調配車輛。我們通過對運營調度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實現從傳統的手工操作到細化編制,行車監(jiān)控和現場調派的實時化與集約化,最大限度地整合了車輛的資源。以上的兩個系統都作為公交信息化工作的后臺支撐,最終還是體現在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公眾信息服務系統上。
面對市民出行信息需求多樣化的特點,我們通過站點設施、網站和智能手機等方式,向乘客提供公交出行的相關的服務信息。
目前,我們基于站點設施的公交信息發(fā)布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在有電力供應的公交車??空军c,通過LED、LCD顯示屏,將調度系統分析后的車輛到站信息進行實時發(fā)布;第二種是太陽能電子站牌,相比于傳統站牌,它增加了一排指示燈,對應線路的各個站點,將調度系統分析后的數據通過無線傳輸,反映到電子站牌的顯示燈上,顯示下一輛車的實時位置。第三種是展臺的二維碼掃描,乘客只要用智能手機在站牌上掃描一下二維碼,便可知道下一臺公交車離自己所在的站點還有多長時間。
關于上海公交的APP手機應用,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APP手機應用也已經跟上時代的步伐,去年我們上海市交通委正式發(fā)布了一個公交的APP手機應用,這個應用可以提供本市交通各條線路的基本信息,同時可以根據用戶設定的起點、終點,提供多個換乘的參考方案。另外還可以提供車輛實時到站的時間預報,包括距離、等候站點最近的三輛公交車的車牌號和預計到站的時間。截止到目前,我們上海公交APP已經可以提供388條線路的車輛的到站信息的預報。
我們通過對三大系統的建設,我們也站在政府層面,從人、車、場、站等方面入手,針對不同的環(huán)節(jié),研究形成標準體系,指導公交信息化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對于標準工作,我們也支持企業(yè)參與相關的標準研究、編制、示范和貫徹,以加強標準的實用性。對于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來提升地面公交的吸引力,我就介紹到這里。但是由于上海的經濟和人口的高速發(fā)展,我們無法快速遏制小汽車保有量的迅猛提升,有一個數據,上海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市的小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31萬輛,其中私家車保有量是160萬輛,在這么樣一個大的數據面前,我們在積極提倡公交優(yōu)先,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思考,如何提高道路交通運行保障,我們經過研究,決定從道路交通信息采集開始,2005年,我們就開始了道路交通的信息采集工作,當時主要利用線圈、GPS信息、手機信號、牌照識別等方式,目前城市實現了快速路、中心城地面主要道路和郊區(qū)干線公路三張線網的數據信息覆蓋,對上述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我們可以通過幾種方式讓駕車者了解當前的車輛情況。一種是通過在道路上設置綠、紅、橙三種顏色電子顯示屏,展示道路交通狀況的實時信息,顯示牌可以直觀反映出周邊車流的狀況,讓駕車者對路況一目了然。另一種是通過網站、智能手機等載體對外發(fā)布。為此,本市專門建立了上海交通出行網,還發(fā)布了多個APP手機應用,利用“智行者”、“樂行上海”、“交通指數”等,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向駕車者提供出行前、出行中的及時服務。
既然談到了開車出行,那也不得不提一下停車服務。車輛保有量多了,停車難勢必也成了老大難的一個問題。但是上海中心城區(qū)就是一個彈丸之地,特別是CBD地區(qū),不可能通過大量的建造停車場來方便市民停車。因此,需要提高泊位的使用效率,才能真正實現對癥下藥。目前,上海市公共停車行業(yè)主要分為公共停車場和道路停車場兩大類,截止去年底,上海公共停車場庫是2273家,停車泊位42萬個,年內停放車輛2億次,全市設立了1924條道路停車場,停車泊位是7.98萬個,一年內停放車次是1425萬次。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市民對停車的需求是相當大的,為緩解上海中心城區(qū)停車難和交通擁堵,我們設想在重點區(qū)域建成停車誘導系統,這個停車誘導系統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周邊主干道上設置動態(tài)停車誘導標志,提供停車場位置及周邊道路的詳細停車信息。第二層次是在停車場周邊的入口處提供停車場的空車位和方位信息。第三個層次是在每個停車場的入口處設置停車場狀態(tài)顯示標志。除此之外,我們還在中心城區(qū),特別是黃浦區(qū)的新天地的太平橋地下停車庫開發(fā)了場內的車位誘導功能,還是頗具特色的,比如說一輛車一旦進入了車庫,我們對持有會員卡的車主,系統會自動識別,進行放行,也省去了車主取卡的時間,停車有專門的車位誘導引導系統,告訴車主哪里可以停車,并且也為一些容易健忘的車主設置了車輛的位置查詢服務。通過這些措施,讓大家停車更加方便。對于道路停車,我們也逐步從人工收費向電子收費進行轉型,以此提升道路提升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便于我們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道路停車場泊位的使用和周轉情況。主要的電子收費方式,目前為咪表和手持POS機,另外為進一步緩解停車難問題,上海市今年二月份專門發(fā)布了促進上海市停車行業(yè)信息化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市停車全面聯網、停車收費電子化、停車信息發(fā)布多樣化的公共停車信息化體系。目前上海市交通委正在進行調研,特別是調研公共停車信息系統的建設。去年我們還特地來深圳考察學習了道路停車信息化的經驗,我們獲益匪淺。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運用信息化手段來提升行業(yè)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也將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學習先進技術,來推進行業(yè)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做到讓市民滿意。最后,我也衷心歡迎各位領導來上海進行指導,也歡迎相關的企業(yè)來上海幫助我們進一步提升上海智能交通的水平。謝謝大家!